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

| 暂存书架(0) | 登录

MARC状态:订购 文献类型: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:19

题名/责任者:
道德与解脱:中晚明士人对儒家生死问题的辩论与诠释/刘琳娜著
出版发行项:
成都:巴蜀书社,2020.10
ISBN及定价:
978-7-5531-1363-0/CNY40.00
载体形态项:
237页;20cm
其它题名:
中晚明士人对儒家生死问题的辩论与诠释
丛编项:
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/主编吉宏忠, 袁志鸿, 盖建民等
个人责任者:
刘琳娜
学科主题:
知识分子-思想评论-中国-明代
学科主题:
儒家-生命哲学-研究-中国-明代
学科主题:
儒家-死亡哲学-研究-中国-明代
中图法分类号:
D691.71
中图法分类号:
B222.05
一般附注:
国家“九八五”工程四川大学宗教、哲学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项目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项目
责任者附注:
刘琳娜, 福建宁德人,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国思想史硕士、哲学博士。
书目附注:
有书目 (第225-233页)
提要文摘附注:
明代儒道释三教思想融合的大背景下, 儒家士人对生死问题表现出了空前的关注。王阳明承认“人于生死念头, 本从生身命根上带来, 故不易去”, 将超越生死一念抬到了“尽性至命之学”的高度, 与前代儒者“论生不论死”的态度有很大不同, 也启发了此后中晚明“性命之学”的热潮。“儒学能否了生死”的问题成为当时学界论争的焦点。其中, “异人”邓豁渠批判“阳明良知了不得生死”, 其学问以“先天后天不相联署”为特点, 质疑儒家“落情识”, 不能超脱生死。阳明后学耿天台则针锋相对地指出邓豁渠是“两藏学问”, 并通过论述儒家思想中“死而不亡”的境界, 强调“吾儒自有死生之学”, 他以“真机不容已”为宗旨, 认为道德情感非情缘, 响应邓氏的批评。而罗近溪又与耿天台的思想相呼应, 他以“生生”为核心建构儒家性命之学, 将人之性命与天地生生之德相统贯。从这场学术论辩中, 可揭示明代士人如何在个人解脱意识和道德意识之间寻求平衡, 建构新形态的儒家生死学。
使用对象附注:
哲学研究者
全部MARC细节信息>>
此书刊没有复本
此书刊可能正在订购中或者处理中
显示全部馆藏信息
借阅趋势

同名作者的其他著作(点击查看)
用户名:
密码:
验证码:
请输入下面显示的内容
  证件号 条码号 Email
 
姓名:
手机号:
送 书 地:
收藏到: 管理书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