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读格式显示(MARC)
- 010 __ |a 978-7-5531-1363-0 |d CNY40.00
- 100 __ |a 20210105d2020 em y0chiy50 ea
- 200 1_ |a 道德与解脱 |A dao de yu jie tuo |e 中晚明士人对儒家生死问题的辩论与诠释 |f 刘琳娜著
- 210 __ |a 成都 |c 巴蜀书社 |d 2020.10
- 225 2_ |a 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 |A ru dao shi bo shi lun wen cong shu |f 主编吉宏忠, 袁志鸿, 盖建民等
- 300 __ |a 国家“九八五”工程四川大学宗教、哲学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项目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项目
- 314 __ |a 刘琳娜, 福建宁德人,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国思想史硕士、哲学博士。
- 320 __ |a 有书目 (第225-233页)
- 330 __ |a 明代儒道释三教思想融合的大背景下, 儒家士人对生死问题表现出了空前的关注。王阳明承认“人于生死念头, 本从生身命根上带来, 故不易去”, 将超越生死一念抬到了“尽性至命之学”的高度, 与前代儒者“论生不论死”的态度有很大不同, 也启发了此后中晚明“性命之学”的热潮。“儒学能否了生死”的问题成为当时学界论争的焦点。其中, “异人”邓豁渠批判“阳明良知了不得生死”, 其学问以“先天后天不相联署”为特点, 质疑儒家“落情识”, 不能超脱生死。阳明后学耿天台则针锋相对地指出邓豁渠是“两藏学问”, 并通过论述儒家思想中“死而不亡”的境界, 强调“吾儒自有死生之学”, 他以“真机不容已”为宗旨, 认为道德情感非情缘, 响应邓氏的批评。而罗近溪又与耿天台的思想相呼应, 他以“生生”为核心建构儒家性命之学, 将人之性命与天地生生之德相统贯。从这场学术论辩中, 可揭示明代士人如何在个人解脱意识和道德意识之间寻求平衡, 建构新形态的儒家生死学。
- 410 _0 |1 2001 |a 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 |f 主编吉宏忠, 袁志鸿, 盖建民等
- 517 1_ |a 中晚明士人对儒家生死问题的辩论与诠释 |A zhong wan ming shi ren dui ru jia sheng si wen ti de bian lun yu quan shi
- 606 0_ |a 知识分子 |A zhi shi fen zi |x 思想评论 |y 中国 |z 明代
- 606 0_ |a 儒家 |A ru jia |x 生命哲学 |x 研究 |y 中国 |z 明代
- 606 0_ |a 儒家 |A ru jia |x 死亡哲学 |x 研究 |y 中国 |z 明代
- 701 _0 |a 刘琳娜 |A liu lin na |4 著
- 801 _0 |a CN |b 湖北三新 |c 20210105